
行測備考之常識積累
同學們在做一套完整的卷子時,總會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以及試卷的題型分類,其中常識題目是各位同學頭疼的內(nèi)容,考題會涉及我們政治、經(jīng)濟、社會、生活、生態(tài)方方面面,這導致同學們在做題時,由于知識儲備不足,更多的是憑感覺去猜選項,所以做好知識儲備是很必要的。今天我們分享一下常識的積累資料。
常識積累之新事物與舊事物的關系
一、新事物:合乎歷史前進方向,具有遠大前途。就像我們現(xiàn)在生活中“互聯(lián)網(wǎng)+”的各項事務,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應運而生,便利我們的生活,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網(wǎng)上辦理各項事務。
二、舊事物:喪失歷史必然性,逐漸滅亡的事物。例如:傳統(tǒng)陋習對于女性的裹腳,它不利于人的正常生活,最后消亡。
三、區(qū)分根本標志:是否符合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四、新事物與舊事物共變關系的古詩詞: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有這樣一類題目,給大家一些詩句,讓大家通過詩句理解核心道理。例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蘊含的是什么道理呢?具體如何破題解題呢?
第一步:閱讀詩句,解釋含義。在這里,如果知道他的詳細含義更有助于解題,不知道也不用著急。知道他描寫的主體是人、物還是景,表達的是個什么情感就可以。第二步:揭示道理。
例題:“芳林新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這句詩蘊含的哲理是( )。
A.內(nèi)在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
B.事物的發(fā)展是量變和質(zhì)變的統(tǒng)一
C.事物的發(fā)展是肯定和否定的統(tǒng)一
D.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事物發(fā)展的總趨勢
【解析】這句古詩出自于劉禹錫。原文: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劉禹錫北宋
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
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惟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
萬古到今同此恨,聞琴淚盡欲如何。
第一步:簡單概括解釋:芳林:長滿花草的樹林;陳葉:枯葉;就是是樹林里新生的葉子催換著老葉;在大海中,前面的波浪讓位給后面的波浪。
第二步:揭示道理,這里的“陳葉”、“前波”引申指已經(jīng)存在過的事物、舊事物;“新葉”“后波”可指晚輩,也可指新生的事物。整合信息,那就是體現(xiàn)了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符合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實質(zhì)。同義轉(zhuǎn)述,故本題答案選 D。
常識判斷之成語典故的大千世界
一、洛陽紙貴之左思
中國古代成語,原來指的是西晉都城洛陽之紙,后來因為大家都爭相傳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賦》,以至于一時供不應求,貨缺而貴,因此后來比喻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
二、紙上談兵之趙括
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少時學兵法,善于談兵,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代廉頗為趙將,只照搬兵書,不知變通。結(jié)果在長平之戰(zhàn)中被秦兵打敗。后用以比喻只憑書本知識空發(fā)議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三、臥薪嘗膽之越王勾踐
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立志報仇。據(jù)說他睡覺睡在柴草上頭,吃飯、睡覺前都要嘗一嘗苦膽,策勵自己不忘恥辱。經(jīng)過長期準備,終于打敗了吳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只有嘗膽事,蘇軾《擬孫權(quán)答曹操書》才有“臥薪嘗膽”的話)。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
四、投筆從戎之班超
東漢班超家境窮困,在官府做抄寫工作,曾經(jīng)擲筆長嘆說,大丈夫應當在邊疆為國立功,哪能老在筆硯之間討生活呢!(見于《后漢書·班超傳》)后來把文人從軍叫做投筆從戎。
五、退避三舍之晉文公
春秋時,晉國同楚國在城濮(在今山東鄄城西南)作戰(zhàn),晉文公遵守以前的諾言,把軍隊撤退九十里(見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舍:古代行軍三十里為一舍)。后用來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
小志通過上述成語帶領大家簡單的了解了我們的歷史人物以及對應的典故故事。接下來希望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多的去積累我們的成語,提升我們做題的能力。
常識判斷之法律方面如何做
常識判斷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類題型,主要考察考生對有關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的基本素質(zhì),等包含政治、經(jīng)濟、法律、歷史、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及其運用。但是由于其涉及面過于廣泛,往往要求考生要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就導致這類題型理的論上不可能拿到滿分。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要對高頻考點的內(nèi)容做到非常熟悉。
公務員考試行測十分注重對法律常識的考察,雖然近兩年法律試題的題量有所變化,但仍然是考察重點之一。近年來試題更加注重對新法的知識點的測查,基于這種趨勢,考生在備考時要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在掌握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傳統(tǒng)法律考點的基礎上著重關注新法,接下來我們具體看一下例題:
例1.某首飾店將一枚銅戒指誤當黃金戒指賣給李某。這一行為屬于( )。
A.犯罪行為 B.無效民事行為
C.有效民事行為 D.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
【解析】《民法通則》第59條規(guī)定,行為人對行為內(nèi)容有重大誤解的,一方有權(quán)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因此題中的行為屬于可變更、可撤銷的行為。因此本題選D。
例2.某甲借用某乙MP3一臺,借用期間,甲因該MP3質(zhì)量好而愛不釋手,遂于10日與乙協(xié)商買下該MP3。因甲僅為12歲,身上無錢,雙方約定15日由甲從家中拿錢支付給乙。甲、乙間的買賣合同( )。
A.于15日生效 B.于10日生效
C.無效 D.若在1個月內(nèi)甲征得父母同意,則有效
【解析】《合同法》第47條規(guī)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jīng)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 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jīng)法定代理人追認。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nèi)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 因此本題選D。
通過這兩道題的練習,相信同學們對常識判斷中的法律方面的內(nèi)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希望同學們在接下來的備考過程中,要做到熟悉掌握傳統(tǒng)法律的重點知識的基礎上,多了解新法的不同,更好地完善法律知識體系。
常識判斷猜答案技巧
常識判斷部分想把所有知識點都掌握好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有的甚至覺得難度太大而想要放棄。但事實上公務員考試重點是關注考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很多時候通過選項的比較,問題的設問就能夠鎖定正確答案了。如何能在不了解知識點的情況下科學地猜答案呢,在此小志給大家提供三個行之有效的技巧。
第一,一枝獨秀法。
如果選不正確的,那么在四個選項之間進行橫向比較,找出一個選項與其他三個選項明顯不同,該選項一般為正確答案;如果選正確的,先找出一個選項與其他三個明顯不同,先排除該項,然后在其他三個選項間再進行橫向比較,找出一個與另外兩個不同,則這個與另外兩個選項不同的選項為正確答案。
例1:關于歐洲主權(quán)債務危機的原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歐元升值 B. 歐元區(qū)經(jīng)濟低迷
C. 巨額財政赤字 D.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不協(xié)調(diào)
【解析】縱觀ABCD四個選項,其中只有A選項是正面信息,其余選項均為負面信息,因而選擇A選項。
例2:為了抑制通貨膨脹,國家宏觀調(diào)控部門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降低再貼現(xiàn)率 B. 降低央行基準利率
C. 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 D. 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解析】四個選項中C是個稅起征點,其余三項均為率,說明實行該政策的主體不同,C排除,在剩余三個選項中,A、B項均為降低,只有D為提高,故選D。
第二,自相矛盾法。
觀察四個選項,并對選項進行橫向比較。如果出現(xiàn)兩個選項的說法自相矛盾,則可以將其他選項排除,答案鎖定在這兩個自相矛盾的選項。同時,被排除的選項則可以用來輔助解題。
例:海鷗是最常見的海鳥,被稱為海上航行安全的“預報員”。下列對海鷗獲得“預報員”稱號的解釋中不符合事實的是:( )
A.如果海鷗貼近海面飛行,那么未來的天氣將是晴好的
B.海鷗常落在淺灘、巖石或暗礁周圍,航海者可據(jù)此判斷附近是否有暗礁
C.海鷗有沿港口出入飛行的習性,迷失方向時可觀察海鷗的飛行方向?qū)ふ腋劭?/span>
D.如果海鷗離開水面高高飛翔,成群結(jié)隊地從海邊飛向大海遠處,則預示著暴風雨即將來臨
【解析】通過觀察四個選項,可以發(fā)現(xiàn)A項和D項都是要飛向大海,A項是天氣好,而D項是暴風雨即將來臨,明顯有矛盾。所以排除B項和C項。另外根據(jù)常理推斷,暴風雨來臨時海上的危險要高于海邊陸地,海鷗應當在靠岸的地方躲避暴風雨,D選項的說法明顯有違常理,所以不符合事實。因此,本題選擇D選項。
第三,絕對相對法。
在常識判斷的選項中,特別是涉及一些法律題目的時候,有一些選項的說法太絕對,例如出現(xiàn)“必須”“禁止”“所有”“只有”等詞語,一般情況下該說法錯誤。而相反如果出現(xiàn)“可以”“一般”“可能”“正常情況下”等詞語,一般情況下可以初步判斷為正確選項。
例1: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社區(qū)矯正不適用于犯罪分子
B.給予外國政府官員財物可能構(gòu)成犯罪
C.行賄人主動交代行賄行為的,應當減免處罰
D.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應判處死刑
【解析】A項“不適用”、C項“應當”與D項“不應當”的說法都太絕對,所以說法錯誤。而B選項“可能”說法不絕對,因而當選。
例2:下列關于國家行政機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國務院法定的會議形式分為國務院全體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和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
B.各級國家行政機關都有權(quán)實施行政處罰
C.行政訴訟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因此,由行政機關承擔全部舉證責任
D.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被判處刑罰的,給予開除處分
【解析】B項的“各級...都”,C項的“全部”,都是太絕對的選項,一般為錯誤選項,因而可以排除。對于A項和D項就需要有基本的常識了。我們都知道犯罪的人是不能報考公務員的,而公務員被判處刑罰就可以說明公務員犯罪了,因而會被給予開除處分。所以D選項說法正確。
要知道,常識判斷作為行測考試的題型,本質(zhì)上還是在考察大家的綜合能力及素質(zhì)。大家不要被常識判斷的專業(yè)知識外表所迷惑,一定要靜下心來,聯(lián)系實際和利用生活常識,選出正確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