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成語“韋編三絕”中的“韋”指的是:( )。
A.熟牛皮 B.蘆葦 C.麻繩 D .塑料
1.【答案】A。政華解析:韋編三絕:韋:熟牛皮;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lián)起來;三:概數(shù),表示多次;絕:斷。本指孔子勤讀《易經(jīng)》,致使編聯(lián)竹簡的皮繩多次脫斷;后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刻苦治學。故本題選A。
2. 下列關于詩歌中描寫的自然現(xiàn)象與影響因素對應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海拔
B.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季風
C.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地形
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暖鋒
2.【答案】D。政華解析:“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出自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反映了冷鋒過境時先刮風后降水(雪)的天氣變化特征,下雪后的景象詩人將其描繪成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所以應該是冷鋒,故本題選D。
3. 下列關于書法作品與作者對應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泰山石刻》——李斯 B.《蘭亭集序》——王右軍
C.《寒食帖》——蘇東坡 D.《多寶塔感應碑》——柳公權
3.【答案】D。政華解析:《多寶塔感應碑》的作者是唐朝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故本題選D。
4. 避諱,舊時為了維護等級制度的尊嚴,即說話寫文章時遇到君主或尊親的名字都不直接說出或寫出,以表尊重。節(jié)氣“驚蟄”在歷史上也曾被稱為“啟蟄”,是由于避諱下列( )皇帝而作出的改變。
A.秦始皇 B.隋煬帝 C.漢景帝 D.晉武帝
4.【答案】C。政華解析:《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背蓵趹?zhàn)國、我國最早的一部傳統(tǒng)農事歷書《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始發(fā)蟄也。漢景帝劉啟繼位,“啟蟄”避諱漢景帝劉啟而將“啟”字改為了意思相近的“驚”字。故本題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