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公共基礎知識之政治知識:李大釗簡介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作為獨立的封建大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市場,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平等的條約一個一個的出現(xiàn),中國人的土地一片一片的丟失,無數(shù)仁人志士涌現(xiàn)出來,探索中國救亡圖存的道路。在他們當中,有一位偉大的革命先烈,他在黑暗的中國上空撕裂了一角,中國的前途真正地照射進來一抹曙光,他曾豪言:“試看未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天下”,他就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大釗先生。
李大釗,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樂亭縣。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畢業(yè)后東渡日本,求學于東京早稻田大學,開始慢慢接觸馬克思主義理論。1916年回國后,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與科學,激發(fā)喚醒和改造民族思想,批判各種封建腐朽的思想,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圖存道路。李大釗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是將馬克思主義帶入中國的第一人。尤其在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李大釗同志看到了鮮活的無產階級勝利的實踐,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謳歌共產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李大釗同志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在黨成立后,擔任中國革命運動的重要領導者。并在黨的三大、四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他領導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工人運動,建立黨組織,掀起北方地區(qū)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1922年至1924年,他受黨的委托,奔走于北京、上海、廣州之間,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為建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作出重大貢獻。他領導北方黨組織配合五卅運動,配合北伐勝利進軍,開展反帝反軍閥斗爭,為大革命勝利推進作出卓越貢獻。
李大釗同志在我國思想文化界同樣有杰出的貢獻,他留下大量的文稿著作,涉及哲學、經濟學、法學、歷史學、倫理學、美學、新聞學、圖書管理學等諸多領域,為20世紀中國的思想文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1927年4月6日,李大釗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獄。受盡各種嚴刑拷打,但他始終堅守初心,凜然不屈。4月28日,李大釗同志慘遭反動軍閥絞殺,犧牲時年僅38歲。
李大釗先生一生都奔走在救國喚民的荊棘道路上,今天中華兒女更應勿忘歷史、珍視和平,更應自覺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