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議收藏】公考面試素材,這些你可能用得到
如今結構化面試已經(jīng)成為了公務員中應用的非常廣泛的一種面試形式,在掌握了答題方法后,有很多考生感覺,答題時,框架是有了,但是卻苦于沒有素材,無法充實內容,把題答得飽滿。這里小磚給大家推薦三則素材,大家了解加工后,說不定就可用在下次的答題中。
01面試素材一:戰(zhàn)勝殘疾的巴雷尼
奧地利的羅伯特·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xiàn)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從那以后,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fā)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體育鍛煉彌補了由于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于經(jīng)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yī)學院。大學畢業(yè)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經(jīng)學的研究。最后,終于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yī)學獎的領獎臺。
【素材應用指南】
巴雷尼的事跡感動了全世界!他讓所有的人懂得了生活的真諦,給人以啟發(fā)和教育。本則素材資料可分別通過以下幾個角度來做例證,支持自己的論點。
角度一:
戰(zhàn)勝殘疾與挫折。取這一角度,要緊緊抓住巴雷尼的典型事例:巴雷尼經(jīng)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以頑強的毅力進行體育鍛煉,刻苦認真的學習,終于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yī)學獎的領獎臺。要運用聯(lián)想,結合古今中外與之經(jīng)歷相似的典型人物,如奧斯特洛夫斯基、張海迪等名人的事例,發(fā)表議論,突出中心。
角度二:
鼓舞的力量。人在遭遇挫折時,溫馨的關懷與鼓舞,會使之揚起生活的風帆。為此,選取這一角度,可將母親鼓勵巴雷尼的語言作為論述的重點,并巧妙聯(lián)系現(xiàn)實,使論述更為深刻,中心更加突出。
角度三:
言傳身教的榜樣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巴雷尼的成功,與母親的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選取這一角度,可抓住母親盡管得了重感冒,還手把手地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等典型事例,以發(fā)掘其對巴雷尼所起的榜樣作用。
02面試素材二:勤奮的左思
左思出身寒微,小時候跟人學書法、彈琴、讀書,但學習成績都不好。他父親很泄氣,認為這孩子沒有出息。有一次他父親對朋友說:“這孩子的智力才能太差了,還趕不上我呢!”左思在一旁聽了很不服氣,從此發(fā)憤讀書學習,決心追回失去的時光。經(jīng)過幾年后,他開始著手撰寫《三都賦》。他把讀書、抄錄、寫作結合起來,發(fā)憤攻讀,勤于動筆,抄錄了無數(shù)書文警句。他在室內的門上、墻上,以及廁所里都掛滿了紙、毛筆,隨讀隨記。他還把隨時看到或想到的思想、語句也都一一記下。經(jīng)過10年構思、琢磨及反復修改,左思終于完成了《三都賦》。 消息很快傳開,一時轟動了洛陽,大家競相傳抄,因為用紙?zhí)?,洛陽紙張都漲價了,流傳下了“洛陽紙貴”的佳話。
【素材運用指南】
左思的成功事例,為“洛陽紙貴”這一成語做出了最好的詮釋。本則素材資料可分別通過以下幾個角度來做例證,支持自己的論點。
角度一:
勤能補拙。左思在被父親認為沒出息、智力與才能太差時,很不服氣,從此發(fā)憤讀書學習,決心追回失去的時光。以這一典型事例為突破口,旁征博引,巧妙聯(lián)想,“勤能補拙”這一中心就會更加鮮明突出。
角度二:
成功的背后。人們往往看到成功者身上的光環(huán),卻忽視了其背后的艱辛。選取這一富有創(chuàng)新的角度,就要以冷靜的心態(tài)去觀察,去分析。左思為鋪平成功之路,流下了大量的汗水。正是由于他勤動筆,隨讀隨記,反復琢磨與修改才獲得了成功。
03面試素材三:“袁隆平”品牌價值
袁隆平是2004年感動中國的人物之一,評委會給他的頒獎詞是“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還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的時候,已經(jīng)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早在 1996年6月24日,國家國資局正式認定“袁隆平”品牌價值為1000億人民幣。袁隆平突破經(jīng)典遺傳理論的禁區(qū),提出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xiàn)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F(xiàn)在,我國雜交水稻的優(yōu)良品種已占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50%,平均增產(chǎn)20%。從推廣種植雜交水稻以來,已累計增產(chǎn)稻谷3500億公斤,產(chǎn)生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中國農民說,吃飯靠“兩平”,一靠鄧小平(責任制),二靠袁隆平(雜交水稻)。西方世界稱,雜交水稻是“東方魔稻”。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了下個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水稻當做中國繼四大發(fā)明之后的第五大發(fā)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袁隆平的成功靠得不僅僅是機遇和靈感,他說更重要的是知識,是科學技術。
【素材運用指南】
袁隆平的事跡感動了全中國,讓國人贊嘆不已!袁隆平為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中國解決了吃飯問題。本則素材資料可分別通過以下幾個角度來做例證,支持自己的論點。
角度一:
付出與回報。選取這一角度,要讓事實說話,注意把重點放在袁隆平是如何“付出”上。并闡明付出與回報之間的關系。
角度二:
敢于突破禁區(qū)。取這一角度,要突出表現(xiàn)袁隆平在人為的干擾、破壞時,能頂住壓力,不動搖自己執(zhí)著的夢想,堅信實踐才是真正權威的堅貞與毅力。同時,要將人物的性格特點表現(xiàn)出來。
角度三:
科技是第一生產(chǎn)力。選取這一角度,要重點將袁隆平如何運用科技,如何將科技轉化為生產(chǎn)力,使自己的研究成果造福于人類的典型事跡寫清楚,以突出科技的力量與偉大。
角度四:
讓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選取這一角度,要抓住袁隆平為實現(xiàn)夢想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著,努力著,要將他的執(zhí)著精神表現(xiàn)出來,交代清楚夢想變現(xiàn)實的做法。
角度五:
在榮譽面前。選取這一角度,要突出表現(xiàn)袁隆平在榮譽面前沒有絲毫改變,他還是始終如一地眷戀著雜交水稻事業(yè)。從播種到收獲,他依然風塵仆仆地騎著摩托車去試驗田;從春夏到秋冬,他依然分秒必爭地察看著育種基地。他心中想的只有他的試驗,只有他的雜交水稻。重點突出其冷靜,淡定,坦然。
【公考面試申論素材】習大大經(jīng)典語錄
【習近平: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學習和思考、學習和實踐是相輔相成的,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腦子里裝著問題了,想解決問題了,想把問題解決好了,就會去學習,就會自覺去學習。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學習要善于擠時間。經(jīng)常聽有的同志說自己想學習,但“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學習”。聽上去好像有些道理,但這絕不是放松學習的理由。
——2013年3月1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習近平: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讓我們繼續(xù)發(fā)揚同舟共濟的伙伴精神,通過我們的行動,努力形成各國增長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贏格局,開創(chuàng)世界經(jīng)濟更加美好的未來!
——2015年11月15日,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關于世界經(jīng)濟形勢的發(fā)言
“自古以來,評論者眾,而行動者寡。天上不會掉餡餅,再美好的愿望,再宏大的設想,再科學的決策,如果不付諸實踐、不付諸行動都只是空想、幻想。中國是一個務實的國度,改革開放以來創(chuàng)造的“中國奇跡”、“中國活力”、“中國精神”等等,無一是靠坐而論道“論”出來的,無一不是起而行之“奮斗”來的”。
【習近平:治大國如烹小鮮】
這樣一個大國,這樣多的人民,這么復雜的國情,領導者要深入了解國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tài)度,絲毫不敢懈怠,絲毫不敢馬虎,必須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人民是我們力量的源泉。只要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
——2013年3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lián)合采訪。
【習近平: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span>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國夢是法國的機遇,法國夢也是中國的機遇。開創(chuàng)緊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新時代,是我們唯一正確的選擇,也是我這次訪法期間,同奧朗德總統(tǒng)達成的最重要戰(zhàn)略共識。我真誠希望,中法兩國和兩國人民在實現(xiàn)中國夢和法國夢的過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共同實現(xiàn)“中法夢”。
——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和特點。“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這一制度是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人民政協(xié)就是適合中國國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
——2014年9月2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fā)展道路。只有能夠持續(xù)造福人民的發(fā)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10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市政廳發(fā)表題為《共倡開放包容共促和平發(fā)展》的重要演講
【習近平: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
中國古代哲人說:“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發(fā)展的最終目的是造福人民,必須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
——2015年11月18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亞太經(jīng)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并發(fā)表主旨演講
【習近平: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世間萬物,變動不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要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沖破制約發(fā)展的舊框框,讓各種發(fā)展活力充分迸發(fā)出來。要加大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調整經(jīng)濟結構力度,更加注重發(fā)展質量,更加注重改善民生。要穩(wěn)步推進國際經(jīng)濟金融體系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機制,為世界經(jīng)濟健康穩(wěn)定增長提供保障。
——2013年4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海南博鰲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開幕式并發(fā)表主旨演講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形勢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冷戰(zhàn)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時代。我們認為,應該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xù)的亞洲安全觀,創(chuàng)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區(qū)安全和合作新架構,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
——2014年5月21日,習近平在亞洲相互協(xié)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
中國有句古話:“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庇灿芯涿裕骸耙粋€明智的人總是抓住機遇,并且把它變成美好的未來?!苯衲晔侵杏⑷鎽?zhàn)略伙伴關系第二個10年的開局之年,雙方應該牢牢把握機遇、攜手前行,共同開辟兩國關系更加美好的未來。
——2015年10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白金漢宮舉行的歡迎晚宴上的致辭
中國宋代文學家蘇軾說過:“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卑l(fā)展中美關系要順時應勢、與時俱進。35年來,盡管國際環(huán)境和我們兩國各自國情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但中美關系能克服困難、不斷前行,其原因就是兩國幾代領導人準確把握時代脈搏,不斷賦予中美關系新的內涵和動力。今天,我們雙方更應該審時度勢,轉變思路、創(chuàng)新思維,不斷開創(chuàng)兩國合作新局面。
——2014年7月9日,習近平主席在中美戰(zhàn)略與經(jīng)濟對話開幕式上的致辭
【習近平:登泰山而覽群岳, 則岡巒之本末可知也】
中國唐代詩人王勃說過:“登泰山而覽群岳,則岡巒之本末可知也?!敝性疥P系已經(jīng)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登高望遠、攜手努力,為開創(chuàng)中越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新局面,為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亞洲和世界,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15年11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越南國會發(fā)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