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構化面試高分技巧學習
結構化面試中就題論題是關鍵
在公職面試的考場上,大多數(shù)的高分考生反饋出的高分經(jīng)驗中都會不約而同地出現(xiàn)一條十分基礎的要求,卻也是絕大多數(shù)考生備考時都會忽視的要求,那就是“問什么,答什么”。今天政華教育就帶著大家一起來聊聊,考場上究竟該怎樣實現(xiàn)“問什么,答什么”;“金句”、“模板”能不能用、該怎么用。
精神狀態(tài)要放松
很多考生在考場上會出現(xiàn)一種狀況,就是明明自己已經(jīng)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坐在考場上的時候卻又是大腦一片空白,尤其是遇到了長而陌生的題干,簡直是雪上加霜。其實這種情況基本上存在于所有考生的考試中,只不過有些人能夠理性應對。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放松自己,一是十分常規(guī)的心理暗示法,可以反復提醒自己“所有人都一樣,自己不用怕”,“如果你緊張,你的對手就會開心”等等;二則是通過反復仔細地拆解題干信息,訓練自己短時間閱讀的能力,瞬間轉移注意力。
題干信息要篩選
所有題目中都會存在“關鍵詞”,包括“主體詞”、“動詞”、“名詞”、“影響詞”、“原因詞”、“問題詞”等等,這些實詞會和一些副詞虛詞等等共同構成題干信息,而我們只需要從當中篩選出關鍵實詞并進行題意串聯(lián),明確自己的作答主體內(nèi)容即可。
如“你被錄用之后發(fā)現(xiàn)工作十分無聊,還很忙,跟你想象中差距很大。你怎么辦?”這樣一道題目,我們會發(fā)現(xiàn)短短的題干中,關鍵的實詞有“工作”、“無聊”、“忙”、“差距大”四個,而這些關鍵詞構成了一個初入單位的公務員所面臨的工作場景。我們只需要把自己帶入到這個身份中,并且不斷追問“為什么無聊和忙這兩個對立詞會共存”——因為自己并沒有將工作中的事理解成有意義或者有興趣的事,因為自己的能力和工作尚不匹配;“為什么會有差距”——因為自己原本對工作的理解過于淺薄,也導致了自己能力不突出工作手忙腳亂。慢慢地,幾個實詞牽引出各種問題,再思考出原因所在,根據(jù)原因推導出我們的答案即可,完全不用去空套太多理論,又或者是大談特談理想信念。
其實除了這些簡短題干中的實詞之外,很多特定題型中也會有很多關鍵詞需要我們?nèi)リP注。
比如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中,如“老舊小區(qū)為了方便老人生活,決定在中高層安裝電梯。但是遭到低樓層住戶的反對,認為會影響自家采光,也會有噪音。你是社區(qū)工作人員,該如何處理這個矛盾?”。這道題目中的關鍵詞就包括主體詞:老舊小區(qū),低層住戶,社區(qū)工作人員;動作詞:裝電梯、反對;影響或問題詞:采光、噪音。這樣其實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只要能夠在“裝電梯”這個動作的過程中,有效解決了低層住戶的“采光”和“噪音”問題即可。這也就意味著,其實動作、影響和問題都是我們要把握的關鍵。
金句記憶要分類
很多考生都不僅僅只滿足于在考場上有話可說,他們會追求在答清楚題目的同時,能夠充分彰顯自身的政治素養(yǎng)和文采,于是會大量記憶背誦積累金句,這其實無可厚非。但是金句永遠只是金句,只是我們從其他人的文章或講話中截取的某一片段,斷章取義地用在我們的答題內(nèi)容中。因此,要想金句用得好,我們必須得明確這句話講的是哪一方面的信息,究竟是否適合這道題目的內(nèi)容。
這時我們就可以在積累過程中簡單分類,比如大范圍內(nèi)可以通過發(fā)展的五位一體區(qū)分出政治類、經(jīng)濟類、文化類、社會類、生態(tài)類,只要是適用于題干內(nèi)容方向即可簡單應用;細節(jié)話題中,比如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觀、學習觀、青年觀等,鄉(xiāng)村振興的總方針、五大振興等,城市發(fā)展的新趨向,新經(jīng)濟業(yè)態(tài)等等。通過公職面試中常考的考點進行金句分類,才能夠讓我們在答題時有的放矢。但要記住,不論如何也不能喧賓奪主,題目的核心內(nèi)容永遠是關鍵。
面試技巧:揭開“名言”面紗,回看“警句”作答
在結構化面試中,經(jīng)常涉及名言警句類題目的考查,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考官設置此類題目,就是為了考查廣大考生的政治站位,判斷考生的政治素養(yǎng)。今天就以一道題目為例,具體分析名言警句類題目的作答方法,希望能給小伙伴們提供一些幫助,下面一起跟著政華教育來學習一下吧!
例題展示
2021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誕辰,百年黨史是一部青年磨礪史,青年人是國家發(fā)展的生力軍和重要力量。在慶祝建黨100周年大會上,青年人集體致獻詞“請黨放心,強國有我”。請結合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存在問題】
1.審題不精準。
理解偏差,詞不達意。簡單地認為題干在強調(diào)學黨史的重要性,最后圍繞“如何學好黨史”來談做法,偏離了題干的核心意思。例如“加強黨史學習”“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黨史觀”。在審題時要精準,緊緊圍繞“請黨放心,強國有我”進行分析論述。
2.破題有困難。
開頭破題難把握。對于古語相對比較難理解的句子,考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解釋;而對通俗易懂的句子,又感覺抓不住重點,往往會過多解釋,開頭就會比較冗長,比較啰嗦,不夠簡練。例如“請黨和組織放心,使祖國強大有我們,我們已經(jīng)成長為時代的人才,能夠為黨努力,為祖國努力”。就會用這些話語反復說,重復說,進入主題慢。
3.論證有阻力。
(1)道理論證角度單一,缺乏技巧。大多數(shù)同學在進行論證的時候只能從正面進行論證,思路不夠開闊,論證厚度和高度又不足,導致內(nèi)容單薄,論證不夠充分。
(2)論證例子老套。有些考生也試圖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但是很多考生要么例子老套,比如這道題目大部分同學會說“看到青年想到了時代楷模黃文秀”之類,要么描述例子的時候缺乏針對性,不管是什么題目,都是一個講法。
4.做法不務實。
答踐行部分的時候,很多考生喜歡不假思索地定式回答“要堅定理想信念,只有堅定信念,才能熱愛祖國”“工作上要努力,只有努力才能強國?!边@樣的回答層次不高,既不能體現(xiàn)知識儲備,也不務實,都是虛詞,沒有具體的切實性的措施。
【參考要點】
1.解釋含義,揭示道理。
7月1日,在建黨百年大會上,當少先隊員和共青團員們高聲喊出“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時候,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這既是新一代作為追夢人為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而奮斗的錚錚誓言,也是以青春之我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青春宣言。
2.分析重要性。
(1)青年人為何有底氣發(fā)出這樣的宣言。廣大高校青年學生,系統(tǒng)學習黨的百年歷史,深刻了解百年征程,增進對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認識感悟,堅定了把個人夢想融入國家和民族夢想,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決心。
(2)青年人的社會地位。青年是國家是的希望,民族的未來。青年是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是整個社會力量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青年是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國家的建設需要青年人砥礪奮斗去實現(xiàn)。
(3)強國建設需要青年人。①回望歷史,是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用他們的青春和生命筑起了新的長城,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中共一大召開時毛澤東是28歲,江姐犧牲時是29歲。②結合當下,在抗疫戰(zhàn)場上,青年人不懼生死,逆行出征,讓人感動;在脫貧征程上,青年人放棄大城市條件,回鄉(xiāng)奉獻,令人動容;在科技創(chuàng)新上,青年人埋頭苦干,勇攀時代高峰,令人振奮;在邊疆,戍邊戰(zhàn)士誓死守護國土,陳祥榕日記本里那句“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震撼了每一位中華兒女,激起內(nèi)心深處的愛國情懷。③展望未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xiàn)、中國夢的實現(xiàn)都需要青年人接續(xù)奮斗。
3.結合實際談啟示。
(1)練就過硬本領,提升個人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提升個人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實踐技能,把自己塑造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2)增強社會責任感,明確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青年人應關注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現(xiàn)實訴求,自覺把自身需求和社會需求相統(tǒng)一、把個人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相結合,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地連在一起。
(3)培養(yǎng)家國情懷,將小我融入祖國大我中。青年人應響應國家的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乘全面深化改革之勢,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邁穩(wěn)步子、踏實做事,在篤定實干中推動社會發(fā)展。
以上就是政華教育給大家分享的名言警句類題目如何做到言之有物,希望大家在作答此類題目時,一定要準確把握含義,明確做法的目標,確定要點之間的關系和內(nèi)在邏輯,之后結合實際和結合自己詳細展開。政華教育希望同學們多多關注建黨百年的光輝歷史,學習黨史、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內(nèi)容,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在面試考場上取得好成績。
面試候考階段如何充分利用已有資源保證狀態(tài)
在結構化面試中,很多考生過度關注考場狀況,沉浸在候考時的緊張情緒中,導致忽略了候考階段的黃金備考時間。在此政華教育就跟大家談談,如何把握這容易被忽視的候考階段,讓我們能夠充分利用已有資源,保障狀態(tài)。
第一種情況:候考室不允許帶資料。
如果考生考號靠前,可以將重點放在心理調(diào)適上。因為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任何資料都難以起到記憶的效果,所以我們可以看看窗外的風景,多做深呼吸,緩解情緒,將狀態(tài)調(diào)整到最佳,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考試。
如果考生考號居中,可以有計劃地調(diào)整心態(tài)和回憶記憶較清晰的高頻知識點、備考時關注的重點內(nèi)容,從而將備考時間盡量做到高效使用。
如果考生考號靠后,前期可以回顧熟悉的知識點增強自信,將考試的流程和內(nèi)容進行反復回憶、背誦,避免出現(xiàn)因為等候時間過長而狀態(tài)低迷的情況。
第二種情況:候考室允許帶資料。
一般情況下,可以帶的資料包括但不限于前期的學習筆記、學習參考資料、學習用書等,但是建議考生盡量不用攜帶有各機構標識的資料,主要以前期學習筆記為主。
考場允許帶資料,除了參考前面第一種情況的建議之外,針對資料的使用,給考生們一些建議:第一,切勿貪多。不要從頭開始翻閱,大多數(shù)候考時間不足以仔細再翻閱一遍筆記。只看重點知識和學習過程中的高頻知識點,幫助自己高效回顧。第二,切忌求全。因為候考的壓力,考生可能認為自己很多知識都沒看,會影響發(fā)揮。其實這是一個錯誤觀念,看資料只是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和時間,但是要始終有自信,相信自己之前的備考和深層記憶,遇到題目時會自然而然觸發(fā)自己的知識開關,所以不管看到什么地方,有多少知識沒看,都沒關系,要明白看資料只是幫助回顧,不是重新學習。
最后,方法的使用要結合考場和個人的實際情況,要想在考場上取得良好成績,還需要大家全方位備考。既做好考前準備,改正答題問題,提升知識儲備,也要合理規(guī)劃候考和答題預案,讓自己面對任何情況都能夠游刃有余,保持良好狀態(tài)。
面試技巧:正視焦慮,與焦慮握手言和
在結構化面試備考過程中,很多考生困于焦慮情緒之中,從而影響備考過程,導致面試結果不理想。只有穩(wěn)定住心態(tài),在備考過程中戒驕戒躁、穩(wěn)扎穩(wěn)打,在面試當中取得佳績。接下來,政華教育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備考過程中正確認識焦慮、應對焦慮。
為什么產(chǎn)生焦慮心理?
一、不明考情,毫無頭緒。
二、知識不足,惶惶不安。
三、心態(tài)不好,消極想象。
如何解決?
一、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知識的地基。
1.了解考情,心中有數(shù)。
在學習之初,需了解面試是什么、考什么、如何備考,做到心中有數(shù),為消除焦慮情緒奠定基礎。如在面試備考的過程中,從題型、到知識點進行自我梳理,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之后,再對報考崗位做針對性備考,提高備考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基層崗位更重視解決問題的能力,高層級崗位更重視政治素養(yǎng)的考察。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了解崗位考情,有正確的備考方向,才能事半功倍。
2.自查自糾,消除短板。
一定要有直面短板的勇氣,根據(jù)日常學習的結果反饋,整理出自己薄弱的題型和知識點。針對薄弱點反復練習,及時復盤,掌握必備知識,逐步消除短板。
備考過程中做到了以上這些,也就是掀開了面試神秘的面紗,大大消除了對面試的恐懼心理,很多的消極想象也就不攻自破,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反復出現(xiàn)的心態(tài)問題我們也需要一些小方法予以解決,給備考過程錦上添花。
二、錦上添花色愈鮮,保持穩(wěn)定心態(tài)。
1.積極的自我暗示。通過思想、話語不斷對自己施加積極的心理暗示,如在備考初期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備考任務,備考中期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克服焦慮情緒,備考后期相信自己一定考得都會,考試時相信自己前期的努力一定可以通過此次考試等。
2.做好“最壞的打算”。在臨近考試的時候可以在腦海中模擬在考場中可能會發(fā)生的情況,并思考應對措施,這樣即使真的在考試過程中出現(xiàn)意外情況也可以輕松應對,不會亂了陣腳。
面試既是一場與他人本領之間的較量,也是一場自己的人生修行,考察的不僅是智力,還有心力。夜色難免黑涼,前行必有曙光,希望以上的分享可以讓各位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正視焦慮的來源,不為“焦慮”慌了神,從而取得面試的成功。
面試技巧:重點突出方能得到關注
在結構化面試中,考官要在一天之內(nèi)聽數(shù)十個考生回答一樣的題目,如若回答比較普通趨同,千篇一律,基本上就很難取得好的成績。所以,如何突出個性化,獲取考官的注意力成為一個關鍵。那么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答題具有吸引力,獲得關注呢?政華教育在本文將重點從答題結構設計上進行切入,與各位同學分享如何突出答題的重點亮點。
技巧解析
很多考生在答題時存在一個比較大的誤區(qū),就是覺得自己的回答內(nèi)容應該是越多越好的,畢竟說得越多,越是顯得自己儲備豐富。但是實際上,過于冗長的內(nèi)容可能會分散考官的注意力,并且“面面俱到”的回答很多時候也意味著什么都沒有突出,最后考官聽完之后其實什么也沒有記住。以常見的現(xiàn)象類綜合分析題為例,此類題目很多考生都會使用“影響、原因、對策”的結構進行內(nèi)容構建,這當然是沒有錯的,但是各位同學也一定要問一問自己:“三個維度當中,哪個是最重要?哪個部分我最希望考官能夠記住?哪個部分亮點最多?”明確了這個問題之后,選擇一個自己覺得最重要部分,重點展開論述,而其他部分就少談甚至不談,雖然可能看起來不太全面,但是反而能給考官留下記憶點,從而獲得好的成績反饋。
例題展示
以一道模擬題為例,題目全文為:“現(xiàn)在社會上存在著一些“尼特族”,即一些16-35歲的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人,他們終日無所事事,消極度日,不升學也不就業(yè),原本應屬社會中流砥柱的一代,竟失去了活力,不但不肩負社會生產(chǎn)的主力,反成社會的負累。對此談談你的看法。”在本題中,我們可以以原因和對策作為分析的重點,從社會因素和個人理想兩個層面進行分析,并且結合理論上的優(yōu)秀青年任務進行分析,讓論述更有深度。
【答題示范】
常言道:“奮斗是青春的底色”,他們在本該拼搏奮斗的年紀卻選擇安逸的生活,這辜負了他們的青春年華,也辜負了家人和學校的培養(yǎng)。但我們也不應該一味地指責,而是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之所以出現(xiàn)尼特族,確實也與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有關,當前就業(yè)、升學壓力大,競爭激烈,這也導致部分年輕人認為努力也無法成功,所以選擇放棄拼搏,消極度日。但實際上,壓力大只是不奮斗的借口,因為如今社會依然有很多脫穎而出的年輕人,他們通過勤勞的雙手實現(xiàn)了個人的價值,同樣在100多年前,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這些有志青年頂著國家生死存亡的壓力,奮勇拼搏向前,才有后來的新中國的建立。因此,根本原因是尼特族自身的問題,一方面他們?nèi)狈远ǖ睦硐胄拍?,缺乏努力的目標,終日無所事事;另一方面擇業(yè)就業(yè)觀也存在偏差,自認為接受過高等教育,基層的工作不愿從事,眼高手低,不愿通過雙手勞動收獲價值。
因此,想讓“尼特族”不再“躺平”,首先,官方媒體應推崇在普通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成就的平凡人,讓年輕人樹立對奮斗者的敬畏和崇拜,讓其明白幸福是靠奮斗得來的;其次,企業(yè)應充分重視各類型工作崗位的價值,合理安排薪酬,晉升機制,也要更加重視青年對工作的歸屬感和成就感。最后我想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站在新時代的征程上,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腳踏實地大干一場,用奮斗填滿青春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