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測技巧:言語句子填空題,怎么選?
行測句子填空題如何解
在行測考試中,雖然句子填空題每年出現(xiàn)的數(shù)量不是很多,但是近五年也是常有考查,且難度較大,大家遇到了也常會有一種“手足無措”之感。那么在這里就為大家來梳理梳理這種題型應該如何解答。
一個文段往往能傳達某種核心思想,也就意味著大家填入進去的句子也要能順應作者思路,傳達出作者的核心思想,也就是得保持思路一致。由于在分析思路的時候,文段有一部分內容被挖走,所以大家得結合設空處的位置來進行分析。在此為大家分析兩種較為常見的設空處位置,如下:
段中
段中的句子常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大家遇到了此種情況,那么填入進去的句子既要能接續(xù)上文內容,也要能引起下文內容。例如:
例題1:如果將漢字視為一個生命體,它的演化有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漸變,一種是突變。漸變,常常由書寫工具的變遷引起。甲骨文筆畫硬朗挺拔,是因為刻在堅硬的龜甲之上。隸書最初是刻在竹簡上的(后來才用墨寫),所以轉折提筆間有一種雕琢的韻味。至于楷書的中正平和,是毛筆書寫時代的字形逐步趨向規(guī)范和標準化的結果。這都不是一道命令下來改的,而是很自然的歷史進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王朝為了政治的需要,發(fā)布“書同文”的政令,在全國推行“小篆”。小篆改變原先那種彎彎曲曲的筆畫線條,整理出一種筆畫勻整、便于書寫的新字體。更大的突變發(fā)生在半個多世紀前,國家推行簡體字政策,2000多個漢字被簡化和標準化。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痪涫牵?/span>( )
A.漢字字形的改變發(fā)生在秦代
B.當然,書寫工具的變遷并不是唯一原因
C.然而,到了秦代情況發(fā)生了變化
D.相比之下,政治常常是最強大的突變力量
【答案】D【解析】空格位于文段中間,承上啟下,注重與前后文的銜接。文段為總分文段,首句綜述提出漢字演化的兩種方式:漸變和突變??崭裰暗膬热菥鶠樽匀欢坏?/span>“漸變過程”;空格之后介紹秦王朝以“政令”的形式推行“小篆”,與前文的自然而然恰好相反,即突變的過程。由此可排除A、B兩項。再根據(jù)后文“更大的突變發(fā)生在……”可知,空格處應體現(xiàn)一種“突變”,且“政治”與后文秦王朝的“政令推行”對應得當,故D項更為準確。故正確答案為D。
段尾
位于尾句的句子常起到總結前文部分內容或者全部內容的作用,那么大家就根據(jù)具體情況來概括文段內容即可。例如:
例題2:如果社會機制健全,社會弱勢群體能夠通過合法的制度化途徑來表達自己的利益并均衡社會利益,那么社會沖突的頻率、強度和烈度將大為降低。但在社會的轉型加速期,由于某些結構性的原因,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最終通過社會沖突的方式來捍衛(wèi)自身的權益。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痪涫牵?/span>( )
A.弱勢群體利益表達的話語權缺失
B.轉型加速期成為社會沖突的多發(fā)時期
C.弱勢群體社會組織化程度低,談判能力受限
D.強勢群體操控媒介、干擾公共政策加劇了社會沖突
【答案】B【解析】文段為轉折結構,轉折前提到如果社會機制健全,弱勢群體有合法途徑來表達自己的權益,結果是社會沖突減少。轉折后提到社會轉型加速期,由于某些結構性原因,弱勢群體會通過社會沖突捍衛(wèi)自身權益,則產生的結果應與前文“社會沖突的頻率、強度和力度大為降低”相反,即社會沖突多發(fā),B正確。A、C兩項都不是弱勢群體以社會沖突方式捍衛(wèi)自身利益的結果,排除;D項的“操控媒介、干擾公共政策”與前文話題不一致。故本題選B。
通過以上幾道題目不難看出,對于句子填空題,設空處位置不同,關注點的也會不同,所以大家在做相關題目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設空處的作用。
打破思維定勢,全面“拿捏”句子填空題
在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題目中,句子填空題屬于常考題型,這種題型常見的解題思路是以“話題一致、思路一致”為原則,通過分析空缺處的不同位置來判斷其在文段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上下文確定所填句子的意思來確定最佳選項。談及句子的作用,大部分的人都能想到,在段首起總領全文的作用,需要概括空后內容;在段中起承上啟下作用,要連接空前空后話題;在段尾起總結前文的作用,需概括全文內容。但是,在考試中,句子填空題是否只存在這些情況?在段首,是否一定就起總領全文的作用?今天通過一道題為大家揭秘。
【例題】相關研究表明,________________:由于氣候變暖,中國冬小麥的安全種植北界已由長城沿線向北擴展了1至2個緯度;華北地區(qū)冬小麥正由冬性向半冬性過渡,東北地區(qū)糧食產量顯著提高,水稻面積和總產量迅速增加;喜溫作物玉米目前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大作物。除了利好消息,氣候變化也有不利影響:各種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各種病蟲害危害加重,都會導致農業(yè)減產。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痪涫牵?/span>( )
A.氣候變化給中國農業(yè)帶來的影響以好處居多
B.氣候變暖對農業(yè)的影響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悲觀
C.各種氣象災害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日益突出
D.中國主要農作物的種植面積正在日益擴大
【答案】A【解析】空在開頭,橫線后有個冒號,可能是總領全文,但是讀完文段后發(fā)現(xiàn)文段分為兩個部分。后面講到“除了利好消息,氣候變化也有不利影響”后面又是一個冒號去介紹不利影響。換句話來說,空缺處其實不是介紹整個文段,它是對文段前半部分的介紹。具體來看前半部分,小麥種植北界擴展1-2個緯度,東北地區(qū)糧產量增加,水稻種植面積擴大、產量可能提高,喜溫作物玉米成為中國第一大作物等。這里強調的都是氣候變化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所以這個空它應該填的是氣候變化給農業(yè)帶來的有利影響。A項說好處居多就是帶來的影響好的地方比較多,接下來具體講好的地方,符合空義,保留。B項講影響不是想象的那么悲觀,其實還是在講好處。它跟A的區(qū)別是B是好處有但是不多,壞多于好,所以B排除。C項強調的是災害對農業(yè)的影響,而文段的空強調的是氣候變化對農業(yè)的好處,話題不一致,排除。D項講的種植面積只是文段前半部分的其中一個好處,概括不全面,排除。故本題選A。
【點撥】通過這道題發(fā)現(xiàn),設空處在段首也未必是起總領全文的作用,也許是引出部分內容,那么遇到這類型題目的時候需要分析行文,通過關注標點符號或者關聯(lián)詞等快速把握行文,就像這道例題,空后的冒號和“除了利好消息”提示我們該空是對后面部分內容進行概括,判斷出設空處的上下文關系是引出部分內容后,可以通過關注空后緊密承接的話題來確定答案。
本次分享是告訴大家做題的時候不要形成思維定勢,要結合文段的特點具體題目具體分析,希望這道題目能夠讓各位小伙伴對句子填空有更深的理解,幫助小伙伴們打破思維定勢,全面“拿捏”句子填空題,讓我們趁熱打鐵,練起來吧!
行測句子填空題看準位置巧妙解題
句子填空題是行測考試中的??碱},幾乎每年的國省考題中都會有1—2道句子填空題。但是,很多考生在做此類題目時,會在正確答案和干擾項之間猶豫不決,難以快速選出正確答案。那么,面對這種情況,有沒有比較好的方法幫助我們排除干擾項呢?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句子填空題的小技巧——“承上啟下”,幫大家排除干擾項。句子填空題整體有三種考查形式:設空處在段首、段中以及段尾。我們今天介紹的“承上啟下”主要適用于設空處在段中的形式。設空在中間位置,說明我們所填的內容既要承接上文已有的話題,也要為下文論述的內容做鋪墊。所以,大家在做題時,可以先對上下文內容進行梳理,提煉有效信息。比如文段的主體、主體的特征等。接下來再對比各個選項,看哪個選項做到了既承上又啟下,就是我們的正確答案。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道試題,試驗一下這個方法:
【例1】科學就是不斷接近真理的過程,所有理解這一點的人都明白: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更新知識才是科學進步的正道。然而,__________________:吸煙就從曾被醫(yī)生推崇轉變?yōu)楸徽J為危害健康;吃肉曾被認為是有益的,后來又被說成是有害的,后來又變成有益的,現(xiàn)在又變成一個個人觀點問題;女性應該接受乳房X光檢查的年齡也提高了;地球曾被認為是宇宙的中心,后來又被發(fā)現(xiàn)不過是宇宙邊緣的一顆行星。至于我自己,現(xiàn)在已經不知道喝紅酒對健康究竟是有益還是有害了。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span>( )
A.這個過程有時會令人困惑和不安
B.不同知識的“有效期”是不同的
C.自然科學的前沿理論淘汰起來比社會科學更快
D.人們總是固執(zhí)地認為頭腦中的某些知識是正確的
【答案】A【解析】設空處在段中,需結合前后文內容進行分析,即空缺處要承上啟下。前文首先介紹更新知識是好事,緊接著出現(xiàn)轉折關聯(lián)詞“然而”,可知前后語義相反,故橫線處應體現(xiàn)“更新知識”也會帶來一定的消極的影響,由橫線后的冒號可知,后文是對橫線處內容的進一步解釋說明,分析文意可知,后文通過“吸煙、吃肉、喝紅酒的利弊”等例子介紹人們在更新知識的過程中,由于接受的知識不斷產生變化而感到疑惑和不知所措,尤其是最后一句話“至于我自己,現(xiàn)在已經不知道喝紅酒對健康究竟是有益還是有害了。”凸顯了這種迷惑不解。A項中,“這個過程”指代前文中“更新知識”的過程,且“令人困惑和不安”能夠體現(xiàn)出在更新知識的過程中給人們帶來的不好的影響,當選。B項“‘有效期’是不同的”、D項“人們總是固執(zhí)地認為……”與后文例子無法構成對應,排除。C項“自然科學的前沿理論淘汰起來比社會科學更快”在文段中均沒有體現(xiàn),無中生有,排除。故正確答案為A。
通過以上分析,相信大家對句子填空題之段中設空的解題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據(jù)設空處的位置,我們可以初步確定句子在段落中的作用,之后結合作用,進一步尋找上下文提示信息,根據(jù)文段信息得出空意。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題目練習熟練運用到解題中,找到言語理解的正確解題思路!
行測句子填空解題“金鑰匙”——話題一致
在行測考試當中,言語理解題目占了很大比例,句子填空題是大家都熟悉的題型,雖然這種題型在考試的時候體量占得比較少,但是國省考考試基本會涉及,所以對于廣大考生而言,如果想保證在考試的時候擁有一定的優(yōu)勢,那掌握這類題型解題技巧還是十分必要的。今天就通過幾道習題幫助大家對句子填空這個題型的解題技巧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句子填空即是從一個完整的文段中截取掉了其中一個句子,然后讓你從選項中選取一個句子填入橫線,使文段銜接恰當,成為一個完整的段落。那么選擇選項時我們首先要考慮話題一致,也就是填入橫線的句子必須與文段的主題保持一致。
【例題1】推動經濟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是適應我國發(fā)展新變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謀劃經濟工作的根本指針。過去40年的高速增長,成功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現(xiàn)在強調高質量發(fā)展,根本在于________________。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span>:( )
A.解決“快不快”的問題B.解決“大不大”的問題
C.解決“強不強”的問題D.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答案】D【解析】文段第一句話告訴我們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是必然要求、是根本指針,接著第二句話告訴我們40年來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現(xiàn)在問強調高質量發(fā)展根本在于什么,從文段核心話題來說在強調高質量發(fā)展,設空處應該選一個和高質量發(fā)展話題一致的選項,A選項“快不快”強調的是速度,B選項“大不大”強調的是規(guī)模和體制;C選項“強不強”強調的是能力。只有D選項“好不好”強調質量,和文段核心話題保持一致。所以正確答案為D選項。
【例題2】元朝人畫山水的基本態(tài)度發(fā)生了改變,不像宋朝人那么追求真山真水,卻注意自己的“有筆有墨”,大家所稱的“宋人丘壑”和“元人筆墨”正是指此。換言之,宋朝人愛大自然勝過筆墨,而元朝人愛自己的筆墨勝過大自然,________________。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痪涫?/span>( )
A.由此反映出宋元藝術家或剛或柔的不同情懷
B.由此可見元代畫家造詣成就之非凡
C.這種求變的主張水彌漫于整個元代畫壇
D.這就是元朝畫家重筆墨趣味的原因所在
【答案】D【解析】文段開篇提出元朝人畫山水畫的態(tài)度發(fā)生改變,并與宋朝人追求真山真水的態(tài)度進行對比,進而通過轉折詞“卻”引出元朝人注重對筆墨的運用,尾句用換言之對上文進行同義轉述,所以設空處也要與文段元人重筆墨的核心話題保持一致。
A項文段重點強調的是元朝注重筆墨的做法,故橫線處填入的是對元朝做法的總結,而不是宋元的對比,排除;B項中的“造詣成就之非凡”和C項中的“求變的主張”在文段中均未體現(xiàn),排除。D項點明元人重筆墨,與文段話題保持一致,保留。
所以大家會發(fā)現(xiàn)話題一致的選項才可以保留,不一致的選項可以排除。這就是句子填空題的第一個解題技巧,相信通過這兩道例題的分享,大家對句子填空題應該有了一定的認識,希望大家在之后的復習中多進行一些理解和應用,我們今天只是簡單地為大家介紹了其中一個小技巧,后續(xù)我們也會繼續(xù)給大家分享一些的解題方法。希望大家后續(xù)能持續(xù)關注!